目前一些城市正在召開的兩會開始發(fā)布自己的2017“年報”,,其中的GDP數(shù)據(jù)成為了城市之間PK的最重要指標。
2017年,,無錫和長沙GDP分為10500億元和10200億元,,自此中國的萬億城市俱樂部成員增至14個。同時,,2017年廣州市GDP預計將達到2.15萬億元,,這意味著,中國最頂級城市之間的爭霸進入了2萬億時代,。
▲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值得注意的是,,這些中國最頂級的城市在經濟體量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上許多國家,可以稱得上“富可敵國”,。同時對于居住在這些城市的市民來說,,也能收到切切實實的“大紅包”。
中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增至14個
據(jù)第一財經報道,,在近日召開的無錫市十六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,,無錫市市長汪泉作政府工作報告介紹,2017年,,無錫全市預計實現(xiàn)地區(qū)生產總值10500億元,,實際增速達7.4%。
與此同時,,中部地區(qū)的長沙也突破了萬億元的大關,。長沙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1月2日開幕,長沙市市長陳文浩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,,2017年全市地區(qū)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0200億元,增長9%,。
▲圖片來源:中新經緯
在無錫和長沙之前,,已有12個城市陸續(xù)進入了萬億俱樂部行列。其中,,2006年,、2008年、2010年,,上海,、北京、廣州相繼“入萬億”;2011年,,“萬億俱樂部”涌入四位成員:深圳,、天津、蘇州,、重慶,;中西部的武漢、成都則在2014年攜手進入,;2015年杭州躋身其中,;2016年南京和青島進入。
▲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加上長沙和無錫在內的14個萬億俱樂部成員中,,分區(qū)域看,,東部地區(qū)共有10個,中部2個,,西部2個,,東北目前尚未有城市入列。以城市群看,,長三角共有5個,,分別是上海、蘇州,、杭州,、南京和無錫。長三角之后,,珠三角,、京津冀、成渝和長江中游各有2個,。這5個城市群也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5個國家級城市群,。
以省份而言,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入列的城市最多,,共有3個(蘇州,、南京和無錫),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緊隨其后,,共有2個,,雖然廣東只有2個,但是它的兩座城市深圳和廣州均為一線城市,,深圳和廣州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突破了2萬億元大關,。
廣州市發(fā)改委主任周建軍10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,據(jù)預計,,2017年廣州GDP突破2萬億元,,人均GDP突破15萬元,。這也是中國第四個GDP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城市,同時也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首次集體超過2萬億元大關,。
“富可敵國”的中國城市
GDP達到1萬億,、2萬億是什么概念?根據(jù)華爾街見聞整理的數(shù)據(jù),,僅僅是2016年的GDP數(shù)據(jù),,中國頂級城市的經濟體量便能和一些國家平起平坐。
▲圖片來源:華爾街見聞
例如2300萬人口的上海2016年GDP達到2.75萬億,,與6886萬人口的泰國不相上下,,而北京在2016年的GDP達到2.49萬億,與中東富裕國家阿聯(lián)酋難分伯仲,。深圳2016年修訂后的數(shù)據(jù)為GDP總量達到了20078.58億元(上圖為未修訂數(shù)據(jù)),,超過了歐洲國家愛爾蘭。
同時,,上海和北京均進入全球前30大“國家經濟體”,,一線城市廣州、深圳在全球能排到第40,。
其它城市中,,天津與哥倫比亞、重慶與智利,、蘇州與芬蘭,、成都與新西蘭的經濟體量相當。
更重要的是,,中國城市的發(fā)展?jié)摿Ρ黄毡榭春谩?/p>
參考消息網報道,,牛津經濟咨詢社的一份報道指出,目前,,僅有18座中國城市進入全球GDP百強城市,,但到了2035年這一數(shù)字將再增加15座。
▲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報道稱,,到2035年,,上述研究覆蓋的150座中國大城市GDP總額將翻一番多,由11萬億美元飆升至25萬億美元,。它們將貢獻780座大城市GDP增長總額的近一半,。
上述研究預計,有些當今排名靠前的大都市仍將保留自己的地位,,包括紐約、東京,、倫敦,、洛杉磯仍能留在前五之中,。只有巴黎會掉出前五,而頂替它的將是由第10位升至第5位的上海,,北京則將由第15位攀升至第6位,。
城市發(fā)展與居民福利息息相關
不過,有人會問,,城市GDP再高,,跟普通市民有關系嗎?有,。
其實,,城市經濟的發(fā)展跟每個居民的福利息息相關。
我們以上海為例,。
▲圖片來源:上海統(tǒng)計
通過查閱相關數(shù)據(jù),,可以看到,2006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0668元,,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9213元,;到2012年進入兩萬億時代,上海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已達到40188元人民幣,,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也達到了17401元人民幣,。
就業(yè)方面,2006年的上海,,職工平均年收入29569元人民幣,,城鎮(zhèn)新就業(yè)人數(shù)68.99萬人;2012年,,全年上海共新增就業(yè)崗位61.38萬,,職工全年平均工資達到56300元人民幣。
綜上,,我們可以看到從2006年到2012年,,上海的城市、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均漲了近一倍,;職工收入也發(fā)生了倍數(shù)的增長,。
那么,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城市GDP增長,,生活就更安逸了呢,?我們又翻查了一下物價后發(fā)現(xiàn),以1978年價格為100,,2006年上海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shù)為574.5,,2012年是696.2。
也就說,,物價雖然也在漲,,但還是比較可控,、溫和的一個漲幅區(qū)間。工資翻倍,,物價略漲,,遇上這樣的條件,是不是有些美滋滋,?
當然,,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”。如果沒有一顆拼搏,、與時俱進的心,,即使你所在的城市晉升3萬億、4萬億隊列,,你也會被時代的浪潮刷洗下去,說是因為GDP上漲所以收入提高,,更不如說是因為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,,所在的城市越來越發(fā)達。